中秋節最為人所熟知的習俗,莫過于賞月、吃月餅了,月圓人團圓,月餅圓又圓,象征征著團圓和睦。
然而,除了賞月吃月餅,其實我國還有很多過中秋的傳統習俗,有一些,你可能都沒聽說過:
一、祭月
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,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愿。
少數民族的祭月的活動內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,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動,壯族也有祭月亮,所以也將中秋節稱為“祭月節”。
二、觀潮
每年中秋時期,特別是農歷八月十五,杭州、紹興、余杭、海寧等錢塘江附近的人們,有到錢塘江下游觀潮的習慣。
錢塘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觀潮圣地,其壯觀景色可與亞馬遜河媲美。
三、燃燈
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中秋節俗。
在江南一帶則是制燈船的節俗,河燈的盛行或許源自于此。
廣東于中秋節前十幾天,各家以竹條扎燈籠;作果品、鳥獸、魚蟲形及‘慶賀中秋’等字樣,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。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,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,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,掛于家屋高處。
四、猜謎
很多人只知道元宵節有猜燈謎的傳統習俗,卻不知中秋節也有,猜燈謎是中國傳統節日所共有的一項習俗,主要集中在春節、元宵節、中秋節,猜燈謎的時候大家歡聚在一起,有利于營造中秋節的節日氣氛,而且中秋團圓,很適合玩這樣溫馨、益智的小游戲。
四、玩兔兒爺
玩兔兒爺的習俗,主要以北方地區為主。
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“太陰君”,民間則不同,百姓們稱它為“玉兔兒爺”。
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,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,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后就淡化了禮俗色彩,
而游賞性質越來越突出,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。
五、燒燈塔
燒塔,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,南方廣東、福建、江西等地過中秋節時的一項民俗。
據傳燒塔起源于古代起久時時舉火為號,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,并且多表達“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,通過燒塔表達收獲的喜悅,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”的含義。
我國幅員遼闊,民族眾多,因此各地、各民族對于節日,也各有不同的民間習俗,就中秋而言,其實還有更豐富多彩的民俗、不盡相同,這,也是我國歷史文化傳統的一個側影。在賞月吃月餅之余,我們不妨也以此為話題,與老一輩聊聊,當地有什么不一樣的中秋習俗?
Copyright © 2015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© 意象天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粵ICP備2020087541號